English

发泡塑料餐盒不含“二恶英”

有关专家针对媒体不当报道指出
2000-09-16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本报讯(记者 袁祥)有关专家近日指出,个别媒体所谓发泡塑料餐盒含有剧毒物质“二恶英”的报道是没有科学根据的。

最近,有媒体报道说:发泡塑料制品的制作原料是聚苯乙烯,所用的发泡济是氟里昂。它里面含有“二恶英”及其他一些有毒物质。当温度超过65℃时,一些毒素和“二恶英”就会析出。吃掉用发泡餐盒装过的热食物就等于吃掉了“二恶英”等毒素。

针对媒体这一耸人听闻的报道,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今天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科学认证和评析。国家环保总局“二恶英”专家委员会成员、北京大学环境荷尔蒙“二恶英”项目负责人陈左生博士在日本多年从事“二恶英”研究,他说,到目前为止,国外没有任何材料证明发泡餐具能够产生“二恶英”。另一方面,“二恶英”的产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。首先要有含苯环物质和含氯或溴一类的物质同时存在;其次,只有温度在200℃以上才可能产生“二恶英”,而270—400℃则是“二恶英”产生的最佳温度;最后,还要有金属催化剂。这三个条件都是产生二恶英的必要因素。

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唐赛珍分析说,目前,生产发泡餐盒的主要原料有聚苯乙烯、滑石粉和丁烷等,而这些原料中不含氯或溴的化学成分,在制作餐具时也不具备产生“二恶英”的条件。分析其运输、储藏和使用过程,更不具有产生“二恶英”的可能性。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,聚苯乙烯发泡餐具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,不会产生“二恶英”物质。

那么,生产快餐盒的原料本身会不会沾染“二恶英”呢?原苏联工程科学院院士、英国皇家化工学会终身会员、北京化工大学陈耀庭教授说,作为发泡餐盒的主要原料,聚苯乙烯的聚合过程同样不具有生成“二恶英”的条件,在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中,也未见检测出“二恶英”的报道。发泡餐盒的另外一个主要原料发泡剂有没有产生“二恶英”的可能呢?陈教授解释到,目前使用的丁烷发泡剂是碳氢化合物,不含有产生“二恶英”的化学成分;而传统工艺中使用的氟里昂发泡剂,其化学性能比较稳定,属化学惰性物质,本身没有多大毒性。在350℃以上,特别是与明火接触或炽热金属接触时,氟里昂才会分解出剧毒气体,而在制作聚苯乙烯快餐盒时,最高温度仅为200℃左右,因此不可能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,更谈不上“二恶英”了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